
养生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生的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生的名言11、食不语,寝不言。
2、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3、美味多生疾患,药石可保长年。
4、在进餐、睡眼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
5、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6、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7、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8、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9、养心莫善于寡欲。
10、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养生的名言21、没有运动,生活就是昏睡。
2、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性格,不挠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3、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4、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5、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6、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7、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8、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9、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10、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养生的名言31、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2、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3、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4、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5、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6、生活像镜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常哭病来了,常笑病没了。
7、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8、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9、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
10、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11、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12、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
13、房宽楼宽,不如心宽;千好万好,不如心好。
14、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养生的名言41.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2. 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3.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4. 一颗牙齿痛,满嘴不安宁。
5. 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6.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7.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8. 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
9. 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
10. 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十日空。
养生的名言51. 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2.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3. 久卧伤气,久坐伤内。《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4. 广庭于步,养生之道。《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5. 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 清代文学家 梁章钜
6.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宋代诗人 何坦 《西畴老人常言》
7.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
8.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九日闲居》
9.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十六》
10. 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 《卫生诀》 《卫生诀》
11.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晚唐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
12.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13.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
14.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养生主》
15. 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金代名医 张从正
16.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清代文学家 梁章矩
17. 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18. 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19. 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20. 书可益智,书可熏性,书可养生。清代官员 杨名时
21.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22. 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23. 在家财断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24. 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又名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吕岩
25. 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26. 动也,形气亦动;不动,积滞气郁。东汉末医学家 华陀
27. 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唐代文人 马总
28. 烟有百弊而无一利,茶有百利而无一弊。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29. 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30. 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三国文学家 曹植
养生的名言6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人不老。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夜饱损一日之寿。
妖艳莫贪,自心莫乱,可以延年。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养生以不伤为本。
养静为摄生首务。
爽口物多终作疾。
< ……此处隐藏5242个字……。36、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7、保健养生之诀窍,锻炼身体先练脑。活动左肢健右脑,脚灵手巧身体好。
38、疾病苦,健康甜。只要苦锻炼,身体就康健。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
39、早晨起来一杯淡盐水,排毒活血化淤滋润肠胃。
40、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41、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
42、治病先治神,药疗先疗心。
43、病来身上心放宽,战胜疾病须乐观。
44、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45、病从口中入,寒从脚下起。
46、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47、寿命的缩短和精力的虚耗成正比;寿命的延长和心情的悲哀成反比。
48、忧愁、焦虑和悲观,使人体弱多病;豁达、喜悦和乐观,使人健康长寿。
49、运动、节欲和欢乐,可以使人暮年保持青春活力。
50、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养生的名言131、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第二春。——王兴华
2、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许海清
3、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高德江
4、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必武
5、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特立
6、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吴阶平
7、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8、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陈立夫
9、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走。——任仲夷、刘建章
10、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横批:上不封顶。——梁步庭
11、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庄炎林
12、60小弟弟,70不稀奇,80多来兮,90一大批,百岁开外是好样的。——荣高棠
13、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马约翰
14、运动——的马达;清洁——健康的卫士;欢乐——长寿的妙药;忧愁——衰老的快车。——王俊第
15、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王顺明
16、不倚老不言老不服老不怕老老当益壮,有朝气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气贯长虹。——张文华
17、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8、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19、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20、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
21、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子
22、东亚病夫耻辱深,当年政庶民贫;亿万人民大解放,全民健身万家春;改革潮涌鱼得水,世界体坛屡夺金;宿老迎来夕阳红,中华伟业有强人。——陈载夫
23、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盐多醋,少怒多笑,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停多动,少药多炼。
24、要走万里路,迈好强身第一步。——唐奇开
25、竞技场上出明星,晨练场里出寿星。——周二合
养生的名言141. 食毕当行走。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2. 无痰则不作眩。 元代医家 朱震亨 《丹溪心法》
3. 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乡党》
4.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5. 养生以少怒为本。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6. 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内经》 《内经》
7.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8.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北宋文学家 苏轼
9.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10. 心察损神,语多伤气。清代教育家 申居郧
养生的名言151、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曾国藩
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曹庭栋
3、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李庆远
4、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管仲
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黄帝内经》
6、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李庆远
7、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
8、所食愈少,心愈宽,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张华
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
10、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苏轼
11、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张景岳
12、养生的要旨是得道,得道的要旨需全身,全身的要旨需修炼。——曾国藩
1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陈寿
14、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李庆远
15、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杨名时
16、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孙思邈
17、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曹庭栋
18、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吕不韦
19、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陶弘景
2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曹庭栋
21、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李庆远
22、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庄子
23、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24、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