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语录

时间:2025-09-09 00:13:44
论语的语录

论语的语录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有名的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的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的语录1

1) 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2)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3) 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5) 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6)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8) 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9)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 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的语录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

食不言,寝不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欲速,则不达

礼之用,和为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

论语的语录3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

9、孔子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0、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4、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论语》)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论语宪问》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2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6、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远。——《论语泰伯》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8、孔子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1、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32、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述而》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4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 ……此处隐藏20007个字……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埂!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论语的语录15

一、于丹词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众,因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来还原经典;二鞠躬是对圣贤,他们的睿智让经典的力量趋向永恒;三鞠躬是给媒体,媒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剂。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质疑的人握手,因为多元碰撞是文化获得活力的最佳路径。

什么是“庸俗”:

就是家长里短,比如过去大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一家包饺子,就会给满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盘。

什么是“深情”:

她说是一种由衷的情怀,比如说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无比热爱。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现在的文化、学术有被经典化的趋势,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让人们只好敬而远之,“我想告诉大家还可以有一种态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当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惧怕他,我敬重他不是为了远离他,而是为了亲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来仰视他,而是走近去触摸他。”

贫穷:

著 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是这样解释“贫穷”两字的涵义:今天我们理解的

“穷”其实是过去的“贫”。什么是“贫”?你看下边是一个“贝”,把一个贝壳当钱花,而 且要“分”着花,这还不“贫”吗?过去的“穷”是“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意思。“穷”上边是个“穴”字,就是山洞;下边是一个人弯着腰,手还在前头撑着 地。你看看,这不就是“无路可走”了么? 一个这么普通的词,经过先生一分析,顿时就可爱起来,“我现在一看到‘贫穷’两个字,脑子里就是一幅画面,鲜活至极。”

什么叫“美”?什么叫“体验”:

自 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崇拜偶像了,不过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师、文艺理论学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课上,王一川就讲到他在北大读书时曾经和同学晚 上跑到圆明园,在废墟之间边走边谈,内容涉及终极真理、美的真谛。“他说美是什么?美永远是你前一步地平线上的那一轮太阳,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寻,但是你永 远无法触摸。这是他讲课的语言,比我讲课的语言美多了。”于丹说,讲这些内容的时候,王一川是带着光芒和气场的。“王老师说什么叫‘体验’?就是‘以身体 之,以血验之’。就是说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荡,‘入乎其中’,然后才能‘出乎其外’。”

诗经新解:

《诗经》说:“焉得 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直译过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棵忘忧草,什么时候我就可以不想这个人了,就不那么心碎了。她告诉学生,要理解 这几句诗词,就静下心来听听刘德华的《给我一杯忘情水》,“虽然时代不同,媒介不同,但两者所表达的意境如出一辙。”

《论语的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