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语录

时间:2025-09-09 04:19:43
论语孔子语录

论语孔子语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孔子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孔子语录1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论语孔子语录2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敬鬼神而远之。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德不孤,必有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为之。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温、良、恭、俭,让。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大德必得其寿。

25、无为而治。

2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3、因材施教。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5、过则勿惮改。

36、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7、有教无类。

38、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1、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2、既往不咎。

4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4、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5、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6、当仁,不让于师。

47、大言不惭。

48、乘肥马,衣轻裘。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5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56、过犹不及。

57、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8、礼之用,和为贵。

59、不念旧恶。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2、知耻近乎勇。

63、既来之,则安之。

64、闻一以知十。

6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6、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67、不贰过。

68、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6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0、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71、每事问。

72、君子周急不继富。

7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4、朝闻道,夕死可矣。

7 ……此处隐藏6555个字……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论语孔子语录4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孔子语录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个是真的。

论语孔子语录6

1、《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2、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论语》八则读后感受是:

4、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5、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同道德品质好的人接触,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7、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9、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2、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13、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变化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大量名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就突显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7、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18、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论语孔子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