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语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语录 篇11、《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隶楷行草美名远扬,诗经论语堪称国粹,唐诗宋词万古流芳,外邦亦来学中文,我中华儿女怎能不将中国话,行中国书,写中国字,扬中国名。
5、爱情《论语》:短信传情,不亦悦乎?有爱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关心常相伴,不亦知己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玫瑰千朵,爱你没商量!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1、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于丹论语心得下载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3、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14、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孔子语录 篇2『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
能征之矣。
『3.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
『3.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
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矣,我未见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
『4.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4.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子曰:父母在,不 ……此处隐藏5398个字……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名言》这本书集合了孔子所说过的话,并进行深刻的体会,用一个个小故事,令读者受益匪浅,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本书的主编何顺用自己的笔调写出了孔子的知识渊博,同时也告诉读者正因为孔子能说出这么多有哲理的话,完全是靠它自身的努力和读书。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孔子学习!
孔子的名言中,这句话让我体会很深:真金要靠火来炼,在关键时刻去认识一个人。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说:真金还得火来炼,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益友还是为利而来的损友,在平时往往是很难看出来的,只有到了艰难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绝境,才能认清它的真实面目。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真实面目都会赤裸裸的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益或对自己的利益没有损害的时候,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损害他们的了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一切的友情一切的感情统统都抛之脑后心里面只有自己的`利益。而那些与你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们在利益面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与你之间的友情。这个时候,也是你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也许有些人在平时的日子里和你关系非常好,但他们在利益的面前或许不会选择你,选择了利益。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你的真心朋友,往往是在最危险、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
孔子语录 篇12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语录 篇13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9、朽木不可雕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有教无类。
18、见得思义。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名不正,则言不顺。
3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8、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小不忍,则乱大谋。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割鸡焉用牛刀?
58、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6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