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机构复课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训机构复课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培训机构复课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为确保xxxx年x季开学工作顺利进行,xx市xx区教体局坚持统筹兼顾,牢牢抓住“控源头、严规范、管过程、压责任、保质量”五个重点,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管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前谋划部署抓落实
暑假期间,xx区教体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的要求,要求教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起草了《xx区教育体育局关于疫情防控致全区教职员工和家长的一封信》在“xx教体公众号”上发布;各学校、幼儿园科学制定了x季开学防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从学生进校园体温检测,到教学楼、校园消毒、卫生保洁、防疫物资储备发放等诸多方面,都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开学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二、落实师生健康监测,构筑群体免疫屏障
严格执行健康证明查验制度,要求所有师生在开学时均要上交《xx区20xx年暑假师生身体健康状况登记表》,便于学校掌握师生14天内健康状况和外出情况。建立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排查台账,通过学校群、教师群、家长群等线上平台,及时掌握师生外出去向和身体状况,重点对省外返汉师生进行全面的精准排查,要求返汉人员提前14天居家观察和健康监测,并提交《体温监测表和健康承诺书》。按照“知情自愿、应接尽接”要求,持续推进18岁以上师生员工接种进度,稳妥、有序推进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工作,动员班级和家长,通过宣传告知,积极鼓励进行疫苗接种。在开学前,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保安、保洁、宿管等临聘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强化校内措施保障,严格进行防控督查
要求各学校在开学后将继续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门禁制度,严控进校人员,进行实名登记、扫健康码和体温检测,对出入学校的车辆做好检查、登记和消杀。坚持做好晨午晚检、师生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复课证明等日常防控工作。
四、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做足疫情防控物质保障
继续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和公共区域、封闭场所的通风消毒,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卫生大整治。各学校采用“地毯式”的消杀方式,进行了“无死角”的消毒作业。消杀范围覆盖教学楼每一个场所。同时,消杀工作人员对师生需要使用的物品、可能触碰的区域逐一实施了消毒杀菌,并对会议室、阅览室、楼道、楼梯扶手、洗手池等重点区域实施了密集反复消毒。目前,我区各学校幼儿园共安装智能测温通道32个,架设便携式测温仪36个,储备口罩37万个、额温枪2200个、各类消毒液21258.4升。
培训机构复课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为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校外培训机构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XX市中小学返校复学工作方案(修订版)》要求,制定《XX市校外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22年版)》。
一、恢复线下培训前
(一)落实属地责任。各县区要认真落实“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依法、规范、有序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工作。要加强疫情防控,严格执行“三不”标准,区域疫情未达到低风险不复课、疫情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复课、师生管理不到位和培训场所公共卫生安全未有效落实不复课。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制定具体复课方案及疫情防控方案,认真稳妥、扎实细致做好复课和疫情防控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强化打一场持久战、拉锯战的思想准备,严格按照我省印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校园应急措施20条》《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二十条(第三版)》和《城乡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主要措施》,做好复课的条件、防疫、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要主动纳入属地社区网格化管理,服从属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确保复课万无一失。
(三)开展核酸检测。所有校外培训机构教职员工需在复课返校前1天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返校。培训机构须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每一名教职员工恢复培训前进行核酸检测,建立台账备查。
(四)保障防疫物资。培训机构要根据规模大小提前储备足够的体温检测设备、洗手液、消毒药品和器具、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防护服等物资,并备妥符合条件的洗手设施。同时进出培训场所人数较多的机构(一般为超过100人),须安装热像式筛检仪,避免因体温检测慢而引发人员聚集。
(五)全面清洁消毒。恢复培训前1天,机构对所有场所及设施设备,特别是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电梯等重点场所进行1次全面规范、彻底清洁消毒。
(六)完善防控制度。
制定防控管理方案。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管理方案,落实相关负责人,开展防疫培训与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其中:
①安排所有学生(含陪同家长)错时到达,避免人员聚集。
②细化所有人员(含陪同家长)进出流程,在进入培训场所时进行身份核对、询问健康状况、体温检测等,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教室内学生间距要保持前后左右1米以上安全距离。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教师、工作人员及陪同家长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体温检测。检测发现发热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③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就餐、如厕等事宜,避免人员拥挤,并督促所有人员勤洗手。
制定应急预案。各培训机构应当针对入口检测、过程管理时可能发现的疑似症状人员,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人,开展演练,并严格执行。应急处置预案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落实相关工作人员。
2、明确相关责任分工。
3、确定与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的联系对接方式。
4、参照如下流程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①如发现发热等症状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员工、陪同家长等)时,应当收集其身份信息与联系方式,督促其就近去发热门诊就诊,并跟踪就诊情况。
②如果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当立即通知家长,并安排其进入临时留观区等待家长,家长到来后由家长送往发热门诊就诊,同时跟踪就诊情况 ……此处隐藏35477个字……、情况明,确保师生百分之百安全返校。
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工、学生在校内各系、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每个教职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精准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有序返校。新入职的教职员工应在录取(用)后,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网络,及时进行健康监测与管理服务。
对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包括传染病急性期和结核病治疗期人员;14天内来自疫情防控高风险地区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含治愈出院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仍在境外人员等),返校安排要做到分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错峰组织。
对健康申报或体检、晨午检发现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如流感、肺结核病急性期等)的师生员工,未返校的应暂缓返校,已返校的应请假隔离治疗。经系统治疗无传染性,凭复课证明返校(上课)。
对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重点人员,按要求进行健康管理后,凭相关证明方可返校(上课)。按照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20xx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20xx年春节期间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的补充通知》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转发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作如下要求:
1.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近14天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不流动。已返市(含返市途中)的师生员工,应提前向所在部门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所在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至少2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后方可返校返岗。
2.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原则上不流动。如确需返市返校的,须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持有72小时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市一周前,应提前向所在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
3.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地区人员省际、市际出行,须持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地区来市返校人员查验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证明,并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
4.假期在国内中、高风险所在地市之外的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持健康码绿码或持续进行了14天健康申报且无异常的可返校返岗。
5.有境外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入境前应提前一周向所在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严格落实“14+7”健康管理,按规定持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相关证明方可返校返岗。
按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完善生活、医疗服务等所需的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配备。
(三)加强日常监测,及时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
返校前14天,所有师生员工须做好每天的体温自测等健康监测,并在“i市职”进行健康申报,每日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如有变动的行程记录应及时上报。凡有不打卡、中断打卡等情形的,不予返校。
三、全面加强校园日常管理
(一)加强疫情研判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省疾控中心近期的风险评估,20xx年春夏季我省应重点关注新冠肺炎、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季节性流感疫情;需要关注手足
口病、人禽流感疫情;在疫苗可预防疾病方面需要关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情。要在市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每日、每周、每月研判制度,严格实行常态化阶段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疫情防控期间继续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要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进出学校、教学、就餐、住宿、课外活动的卫生健康行为规范、过程规范,推行错峰制度,确保防控科学、规范、有序。
新学期继续推行错峰上课制度,具体安排见《20xx年春季学期疫情常态化防控教学实施方案》。
开学前一周,要组织人员对校园有关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严把校门关,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校外人员进校实行严格的检查和有关信息登记手续。进校人员需经测温正常(市职健康码、健康码绿码)方可放行。
食堂供餐采用“错峰就餐,分散就餐”方案供餐。师生进入食堂就餐采用分批分时间段进入食堂排队取餐和就餐。排队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一米以上,在大厅就餐以一桌一人分开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同时开通点餐平台,师生在平台完成订餐后,由食堂配送人员统一配送。
(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做好通风、清洁和消杀工作,保持环境整洁。对宿舍、食堂、教室、厕所等重点场所,空调系统等重点设备按指引进行清洁消毒。洗手设施应充足、布局合理,配置足够的洗手液、皂液器等。积极严防流行性疾病发生,切实防范、降低多重传染病流行叠加风险。
四、切实提升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制度,加强师生培训和应急演练,统筹落实常态化阶段多重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区别完善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校园个案病例,分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必须做到“四早”、“四集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预防和及时控制聚集性疫情。
(二)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对学校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设施设备的供应保障,确保学校防控物资充足。按应急状态2周用量储备消耗类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杀用品),并保证2周用量储备供货渠道;适量储备体温监测等设施设备。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将卫生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采取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校园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倡导科学防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头等大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巩固防控工作成效,抓好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单位要始终紧绷疫情和其他传染病防控这根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党政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成立本单位工作专班,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各单位要根据学校防控方案的任务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做好台账,分工负责,落实到位。
(三)压实责任,强化督导。校领导要加强对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纪检部门、学校防疫办公室要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及个人,坚决纠正指导,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