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认识与实习报告集合七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与实习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与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时间
200X年X月X日—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毕业设计办公室。
三、实习目的
(1)对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的认识了解。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五号高炉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对其高炉结构、主要的技术指标及任务措施做了全面的了解。
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现有六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是我国生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以上。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5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xx年 20xx年
实产生铁,万t 165.9 200.2 213.2 192.2 183.5 233.0 245.2 241.9 245.4 249.7
利用系数,t/(m3?d) 1.424 1.718 1.829 1.812 1.572 2.082 2.189 2.160 2.185 2.229
风量,m3/min 4941 5843 5902 6001 5313 6133 6224 6274 6283 6285
风速,m/s 210 218 221 228 212 232 233 234 236 237
透气性,Q/△P 34.08 37.70 38.08 38.22 36.90 39.06 40.42 40.74 42.17 41.08
顶压,kPa 152 187 191 188 168 199 207 210 208 204
热风温度,℃ 1034 1088 1130 1133 1075 1136 1130 1125 1102 1104
富氧率,% / 0.06 1.09 1.33 1.368 1.213 1.433 1.568 1.520 1.588
入炉焦比,kg/t 491.3 485.9 470.8 477.7 477.0 428.9 412.8 405.9 398.7 396.1
小焦比,kg/t 9.8 17.4 15.5 16.3 22.6 30.0 32.4 29.7 22.8 26.2
煤比,kg/t 31.5 69.4 77.9 82.8 79.5 99.5 108.2 120.0 122.1 123.3
综合焦比,kg/t 540.7 545.9 536.8 550.0 547.3 527.6 523.6 525.6 514.6 515.6
CO利用率,% 40.04 42.08 43.10 42.93 41.33 44.66 44.57 44.25 44.19 44.19
2 主要技术措施
1991年5号高炉投产以后,广大技术人员通过提高精料水平、改进高炉管理和操作方式,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对炼铁工艺的薄弱环节展开攻关活动,高炉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高炉的优质、高产、低耗、长寿。
2.1 贯彻精料方针,优化配矿结构
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尽可能稳定熟料率在87%以上,使得炉内操作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加强对烧结矿和焦炭的重要参数进行跟踪管理,重视原燃料的筛分整理,并相应地调节高炉的操作参数。入炉烧结矿采用双层筛及梳齿筛过筛,采用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块矿的炉料结构。
合理使用进口矿石,逐步提高了入炉品位,入炉矿品位从54%提高到59%。通过多年的摸索,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合5号高炉特点的配料结构(参见表2),既保证了炉渣的脱硫能力,又减少了渣量。炉料结构的稳定、原料质量和品位的提高,为稳定炉况和强化冶炼提供了物质保障。
表2 高炉炉料结构,(%)
炉料 烧结矿 球团矿 进口块矿海南矿 钒钛矿
配比 68~72 16~20 5~12 1~6 1.5~5
2.2 抓好炉况稳定顺行及大喷煤技术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炉况的维护,在高炉保持长期的稳定顺行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2.1 合理的装料制度
5号高炉开炉初期沿用的钟式布料模式,采用的是单环布料,C76↓O76↓,高炉炉况不稳定,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都很差。为了控制料面形状及调整焦炭平台的宽度,开始采用多环布料方式,首先采用二环布料,之后,又逐渐将布料角位增加到4个、5个,其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87654321↓O876341↓,高炉的透气性及稳定性得到改善,煤气利用率及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为了稳定高炉煤气流,将焦炭布向1号角位,采用中心加焦技术以增加中心部位的焦炭量,使得高炉透气性改善,减少了炉况的波动。1994年10月,进行螺旋布料试验,即C876541432213↓O87653441↓,5号高炉炉况更加稳定,1996年以后又将布矿焦的角位推向9号角位,并保持适宜的O/C分布,较典型的布料矩阵为C987651332223↓O876534332↓,经过改进后的装料制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适当抑制了边缘煤气流,同时也适当发展了中心煤气流,生产技术指标进一步得到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突破2.2t/(m3?d),其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为高炉强化冶炼及富氧喷煤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2 合适的送风制度
调整好送风制度,采用长短风口相结合,保持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维持合理的回旋区深度,确保上部炉料均 ……此处隐藏17865个字……吨/小时。八期扩建工程属于异地扩建项目,20xx年12月23日正式开工,装机容量为两台20万千瓦机组。可谓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高高耸立的三根烟囱,这算是热电厂的标志物了。想到马上就要进去参观,近距离观察这些建筑及设备,我竟有
点激动。在教学楼前强调了注意事项后,我们一行人戴好安全帽,在电厂师傅的带领下向厂区内走去。
我们先参观了除尘和脱硫车间,听老师傅讲解后我们才知道,锅炉的用水很严格,首先,水进入澄清池,将水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净化使水变成软水,然后,水进入除盐间,除盐间由阳床、阴床、混床组成,水进入阳床除去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除去碱性物质,阴床去除水中的酸根离子等酸性物质,水中剩下的杂质再由混床去除,使水变成比日常饮用的纯净水还要纯净的水。师傅还认真讲解了除杂原因,杂质如不去除会使管道结垢。严重会引起爆炸,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然后师傅带领我们去了储煤场,发电厂的主要原料是煤,发电厂每天的耗煤量大概是三列火车,用煤发电的主要过程是:用煤将炉水烧成蒸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汽轮机做功,做功以后的蒸汽压力降低,这时的蒸汽我们必须回收利用,但是它这时还是高温的,必须冷凝下来才能参与循环,晾水塔就是起这个作用。
接着老师傅带领我们穿过一段通道,上到了三楼的平台上参观电厂的核心部分——锅炉,锅炉被密密麻麻的管道包围着。讲解员师傅给我们讲授了锅炉的运行原理,管道内的气压,燃煤量等。从锅炉的平台我们直接进入了汽轮机和发电机室,那是个很大的钢结构车间,这个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噪音极大,温度极高,两个人面对面都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我们和老师傅的交流大多依赖的是手势和口型,师傅也热得出了一头汗。
最后,师傅带领我们参观了晾水塔。凉水塔足有几十米高,几个凉水塔矗立在我面前,看起来很是雄伟。凉水塔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蒸汽冷凝,进行循环利用。只见大量的水从塔中间如小瀑布般泻落,落到塔基储存下来。据师傅介绍,让水下落的目的是增加它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以更好地起到冷却作用。
回到学校后更好的理解了学校火力发电动模实验室,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是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模拟部分,占地700多平方米。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各个发电设备的模型,听老师系统的讲解了发电的过程。了解到发电的主要设备有锅炉、发电机、汽轮机等。电力系统的四个工作流程是
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实验室共有九台模拟发电机组。包括目前国内模拟容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30KVA 模拟机组;有两组无穷大系统;500 KV模拟输电线路;东方300MW 机组;电机、有功、无功负荷等模型。其中在重点建设中研制开发的直流机调速平台、通用励磁调节器平台、功角转速测量装置等大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模型让我更形象的了解了发电的过程。
二、实习收获与体会
通过学校的视频演示、热电厂的实地参观及动模实验室的讲解,我了解了热电厂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流程,以下几点使我印象深刻:
1、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工作安全。在我们将要走出热电厂时,墙上的一条标语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任何事故都是由差错造成的,任何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这表明了避免差错的重要性,时刻提醒着员工们要认真专心地工作。我想起在进入厂区的地方有一个专栏,里面立了一面镜子,提醒进厂人员要检查安全帽等装备,以保证安全。而我们进入电厂第一件事就是领安全帽,电厂里设备众多,声音嘈杂,管道密集,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因为,安全第一。
2、控制成本,提高产出。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控制成本是我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此次进入火电厂我最关心的一个部分。经过与师傅的交谈,我知道了,电厂的成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一座电厂耗资巨大,仅设备就需投入几亿乃至几十亿巨资才得以创建完成。因此,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和加强检修技术工艺及运行技术的试验研究来降低建造成本。其次,要加强电煤的管理。师傅说,火力发电企业使用的燃料是煤,其成本约占发电总成本的70%,煤质的好坏不仅决定着锅炉燃烧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影响到输煤系统、制粉系统、燃烧系统等设备的大小修费用和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因此,控制电煤成本十分重要。一是要规范采购、采样、制样、化验等工作流程,保证煤的质量;二是要加大新煤源开发力度,争取更多的低价煤源;三是加强燃煤采制化管理,下大力气降低进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四是加强燃煤监督,堵塞管理漏洞。最后,降低成本的另一重要方法就是要提高发电效率。经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提高发电效率的措施有,运行中要合理分配负荷,科学、合理配煤,争取最佳运行方式;
加强助燃油管理,注重节能经济调度,积极调整参数,改善运行状况;在机组定期检修和维护方面,要严格执行“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质量方针,强化大小修和日常维护工作质量,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零缺陷;减少非计划停运以提高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完好率,使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增大等。
3 在未来要促进新能源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次进入电厂,我亲眼看到了电厂及周边的环境。尽管已经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清扫,但还是可以看到路上布满黑色的灰尘,白烟从烟囱里不断地冒出来,这无疑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讲解员师傅向我们讲述了建国初国家决定将火电作为主要方式的原因,并阐述了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点与不足。目前,我国电力仍以火电为主,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虽有所发展,但所占比重较小,电力结构发展不平衡。根据20xx年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战略物资。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将挤占一定的电力市场,但火力发电在我国的电力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而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它的使用必将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促进新能源开发,逐渐降低火力发电在电力市场中的比重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确定了电力行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到20xx年,火电供电煤耗325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xx年降低8克标准煤/千瓦时; 火电厂厂用电率6.2%,较20xx年降低0.13个百分点; 电网综合线损率6.3%,较20xx年降低0.23个百分点; 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00万吨,较20xx年下降16%;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750万吨,较20xx年下降29%。总之,推进电力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实习收获颇丰,我第一次得以亲身进入电厂,亲眼目睹电厂的工作流程,这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能激发我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现在,我对会计人员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充满好奇,但是只有深入了解了一个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才有可能为这一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加深对电力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争取对自身的能力有新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