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读书笔记【推荐】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昆虫记读书笔记1一个迷蒙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昨晚睡在树下实在太难受了,我得自己动手造一个新家。可我力气太小了,用手脚一点一点挖掘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完成,我得想办法利用工具。我开始四处寻找木棍,大的搬不动,小的又没用。一路艰难险阻,遍地泥泞,还不时有蜘蛛来骚扰我。好不容易找了根合适的木棍,来到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开始一点一点来挖掘我的新家。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我的洞穴也在一点一点加深,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完工,我只有拼命地挖。夕阳下山之时大功告成,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早已精疲力竭的我正要昏昏欲睡,一只凶狠的蜘蛛爬了进来,新家被它糟蹋得乱七八糟,还将我五花大绑,洞口也被蜘蛛网拦住,我吓坏了。正当我无助之时,一群蚂蚁突然杀入洞内将我救起,它们团结一致群起攻击,一眨眼功夫就把蜘蛛给弄死了。原来这只蚂蚁军官正是昨天与我对话的那只大头蚂蚁,她摆了摆手说:“你还认识我吗?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不起!昨天我对你太凶了。其实,昆虫都是靠自己来保护自己。所以,在你离开这里之前,你一定要爱护昆虫,与昆虫为友,你才能得到昆虫们的保护和帮助。你愿意加入我们蚂蚁团吗?这样你就不会受人欺负了。”我高兴地答应了。心想,原来人类之外的大自然界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啊!跟着蚂蚁团来到蚂蚁宫殿,真让我大开眼界。
殿外其貌不扬,殿内别有洞天,洞穴四通八达,布局井井有条,处处人山人海,却又井然有序。大头蚂蚁给我安排了宿舍,以后的一个月里,我都会住在这儿。大头蚂蚁还告诉我:蚂蚁团既分工又合作,与蜜蜂团一样是昆虫类最勤劳、最勇敢、最团结、最守纪律的大家族。
昆虫记读书笔记2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昆虫记》,它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亨利。法布尔最得意的作品。
法布尔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所以生活极其贫穷。他非常喜欢观察昆虫和植物,曾经发表过非常多出色的论文,也获得了他人的肯定。但是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想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昆虫学实验室愿望也得不到支持。
可你们不知道的是,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还算得上温饱生活。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并没有向他人的“偏见”和自己的“贫穷”屈服,之后,他便详细的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劳动,用了他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这本伟大的书——《昆虫记》。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我们平时看不到、不知道的故事。比如蝉是怎么产卵的、迷宫蛛是怎么哺育儿女的、螳螂是怎么捕猎的······
还有,我一直以为,故事中的蝉在夏天是一直在树上唱歌,蚂蚁再勤劳地备食,而蝉一直不储备粮食,等到冬天再去蚂蚁家要食物。可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每次蝉找到了食物,都会被蚂蚁抢去,导致它不得不重新找食,蚂蚁是顽强的乞丐,勤劳的生产者是蝉!
《昆虫记》,记述了昆虫之间的情感和生命,这一伟大的创举,你值得去看一看!
昆虫记读书笔记3我原本以为,人是天地之灵长,只有人,才拥有喜怒哀乐的能力,只有人,才拥有表现众生百态的权利。直到,我翻开《昆虫记》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小如蝼蚁,微如蚜萤,亦有其一姿一态,亦有着我们所谓的“人性”。虽然弱小,但每一只昆虫,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本书,或者说,每一只昆虫自身,就是一本优美的书。这些自然的精灵,在法布尔的笔下,更是在大自然的操控下,用弱小的身躯,灵动而又无奈地跳着生命之舞,优美却又凄美。我看见了隧蜂的舞步,以劳碌与责任为鼓点,以勤劳与善良为节奏,用修长的身躯,轻轻地舞动着,律动成一首歌。四月修巢,五月采蜜,六七育儿,生生不息。更难得的是,这种昆虫有着宽宏大量的性格。无论是从外形、品质、以及其为自然带来的那份甜蜜,都是无与伦比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大自然的宠儿,非你莫属。这种昆虫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足以令每一个了解它的人钦佩与叹服。只是,上帝是公平的,又是残忍的,他安排了另一群强盗,在这些精灵轻盈舞动的时候,悄悄地潜入。它们披着罪恶的外衣,扭动着肮脏的身躯,以隧蜂善良的天性为突破口,在它们家里大吃大嚼一顿,再产下后代,继续欺凌隧蜂的子女。
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法布尔称它为小飞蝇,对于一个罪恶的种族,并不需要一个确切的名字。法布尔说,这是为了生态平衡,而产生的自然界的剥削杀戮。大约完美的东西,总会有嫉妒者与劫掠者,来阻止他走向完美吧,尤其是这些弱小的生命。我也只能这样想。松毛虫的舞步坚定而朴实,谨慎却有些战战兢兢。它们始终坚定着团队意识与首领意识,在复杂的昆虫世界中,遵循着自己的舞步,以连绵不断地连结丝线,缠绕成了属于自己的诗篇。是的,每一群松毛虫行动时,领头的那只便是领袖,它负责着侦查与领导,还要吐丝让后面的松毛虫寻找。这种极强的社会性,法布尔的惊叹,足以说明一切。这是它们的优点,也是它们因弱小而想出的最佳报名措施,但也注定了它们的悲剧。这种甚至有点盲目的社会性,或者说,奴隶性,致使他们除了跟着部队走之外,别无所知。于是,法布尔将它们头尾相连,沿着器皿边缘绕成了一个圈,一个死亡之圈,而食物,就在它们附近几厘米处。它们仍然坚定地跳着舞,跳着一圈圈的死亡之舞,将昆虫世界里的无端盲从,舞成了死亡的诗篇。一队松毛虫,就在食物的附近,完完全全地饿死了。也许又是上帝的一个玩笑,弱小如它们,当然不会有什么戏弄之处,大概只有当具有相同特性却自称灵长的人类也受困于此时,上帝才会呵呵地笑一笑吧。至于其他的各种虐杀、伪装、掠夺、剥削、欺骗等等,都是各种昆虫常用的姿态。也许是为了求偶,也许是为了自卫,也许是为了填饱肚子,也许仅仅是为了活下去,甚至于,它们本身并没有这些想法,只是我的强加与臆想罢了。毕竟,它们太弱小了。可是,我总是觉得隐隐不安。毕竟,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阴暗面,在昆虫世界里的体现。
人类虽然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种族,但,这都是人类社会内的潜在危机。我或许应该庆幸,人类远远比昆虫强大的多,也不必为了生计,为了防卫而无奈受欺,而奔波卖命。弱者,只有被欺凌的权利,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这是昆虫们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的自然规则。我也应该庆幸,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人性中,还有那些道德与善良,所以,大多数人类不会像昆虫那样,自相残杀,人类社会不会像昆虫世界那样,残酷无情。我想起一篇文章中的对白:“这人怎么尽跟动物学坏了呢?”“大概是动物都跟人学坏了吧。”有些道理,但昆虫的思想似乎没有那么复杂。我也只能用粗糙的文笔,借助这些昆虫的口吻,涂抹些文字来感叹这些悲哀的小生命:天生玲珑物,爱与天比奇。身披流光甲,背着绮罗翼。苦心营生计,奈何世相欺。恨指天而怒,却叹命不济!
昆虫记读书笔记4《昆虫记》是 法布尔怀着对生命 ……此处隐藏5000个字……,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
它融合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整部书所写的昆虫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极,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蝎自杀”让我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他把一只大白蝎放在一堆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白蝎在火圈里像疯了一般,乱无章法地挥动自己的钳子开始乱蹦乱跳。它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又乱舞起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蝎子可能已经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观察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他把它重新放进沙地中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
大白蝎装死的行为使我感受到昆虫对生命的敬畏,面对死亡它小心试探、拼死挣扎、又巧于掩饰。昆虫尚且如此,而我们不更应该珍惜生命吗?
本书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诠释这些昆虫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语中并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了解昆虫的世界,探索昆虫世界更多的奥秘。而《昆虫记》则让我们永远记住“法布尔”。
午后,伴着悠扬的钢琴曲,我轻轻打开《昆虫记》,一缕墨香扑鼻而来,引领满怀期待的心走进昆虫的世界,跟随法布尔的脚步,走进奇妙的荒石园,与昆虫为邻,与精彩为伴。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沥尽心血,用毕生的探索为自然和昆虫献上的一首赞歌。书中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令人瞠目结舌而又拍案叫绝。
与昆虫为邻,我了解到预言中勤劳的蚂蚁在现实中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欧洲最大的蝴蝶——大孔雀蝶能穿过重重障碍、跋涉千里找到自己的意中人,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是一位慈母,象太橡栗象、豌豆象、菜虫象这些贴有丰富标签的生物竟是昆虫,《昆虫记》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见证了另一幅开阔的新天地。
与精彩为伴,在法布尔的笔下,我们见识了各式各样的昆虫,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感动、慰籍、思索与启发。书中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从昆虫联系到人类,昆虫的习性、本能、繁殖、婚恋或是死亡,都折射出法布尔对人生的思考。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蝉出地洞。蝉在泥地里生活了四年,终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斗志爬出地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面对挑战,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与学习。到陆地上后,蝉会经历“金蝉脱壳”的考验,一次次的磨练,一次次的挑战,让它们从蹒跚学步的幼虫,成长为英姿飒爽的金蝉。然而命运不公,虽然它们在地下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在地上历经过风雨的洗礼,虽然他们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斗志,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但是蝉在陆地上迎来的生命中的第一个夏天,却也是最后一个夏天。他们将在歌唱声中结束生命,宛若昙花一现。蝉在最好的“花季”将自己最动听的歌喉留给世界,将苦衷留给自己,悄然长眠。
每个燥热的夏天,与蝉为邻的我们,请停下脚步,静心聆听“知了知了”的鸣声,是那样醉人动听。
《昆虫记》中有一句话触动了我:世界就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结束是为了开始,死亡是为了生存。是啊,自然就是一个无尽延长的大生命,一切小生灵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顽强地活着,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
书中的其中一个主旨另我怦然心动:幸福生活更在于碧水蓝天,它使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绿水青山不如金山银山,我们哪能破坏这景色盎然的大好河山?让我们向“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学习,保护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平等对待每个生灵。与自然昆虫为邻,充实精彩人生。
夕阳西下,云淡风轻。我轻轻合上《昆虫记》,仍沉浸在奇妙的昆虫世界中,心弦被轻轻地拨动。跟随法布尔的足迹,与昆虫为邻,与精彩为伴,我窥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顾佳奕)
《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书笔记14暑假到了,老师让我们看必读书,写读后感。这次老师让我们看《西游记》、《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和《昆虫记》这三本书。最有趣的就数《昆虫记》了!
大家都知道,《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法国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的法国作者:法布尔。他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从体貌到死亡,把昆虫写的栩栩如生。
比如说螳螂吧,他先说螳螂很温和,然后再反过来说在这祈祷的举止背后,掩盖着凶残的一面,最后还说了螳螂怎样捕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好多成语把螳螂的样子和捕食过程一丝不苟的写了下来,没有半点差错。充分的体现出了螳螂残忍的一面。还细节的写出了螳螂的外表。连螳螂的“大刀”上的钩子也不放过。
法布尔这般细心的观察昆虫,不放过昆虫的一丝举动,那需要多少的耐心呀!
佩服!
昆虫记读书笔记15翻开这本《昆虫记》,走进另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我看见了蜘蛛在织网,蟋蟀在建房,蝗虫在与螳螂打架,一个个新奇而不可思议的故事,在这个世界里不断的发生。这本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昆虫记》,不时提出生命的深度思考,更带我们领略了昆虫世界的奇光异彩。
作者法布尔一家人在一块不毛之地上安居乐业,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是昆虫们最喜爱的地方。他每天不知疲倦地观察研究昆虫与昆虫,作者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终于完成了他观察技术的成果。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刻板写作,更多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亲身感受。
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里不断写出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破坏大自然,会毁灭他们的家园。而动物也是美好家园的一分子,需要我们去呵护和关爱。
在发生在昆虫世界的一个个故事里,作者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丰富地展现了昆虫们的风采。它们仿佛被赋予了活力,好似过着人类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一些心理与动作,让读者沉浸在生动活泼,诙谐有趣的昆虫世界中。
在书中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小个头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我们人类使用圆规之类的工具,也不能设计出一个比蜘蛛织的更规范的网来。书中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描写更是令人们浮想联翩。
同时,作者也借这些昆虫告诉我们许多生活哲理。例如蟋蟀,他们喜欢独立建起家园,是因为他们的勤奋靠的是自己的毅力坚持;而当螳螂面对蝗虫,它们屹立不倒,是因为他们自身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悬崖下有着很多的球形燕巢,他们不惧风雨,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昆虫们,他们可爱又神奇,同样努力的生活着。
《昆虫记》这本书就好像一袭生命的盛宴,它是一本蕴涵着丰富知识的科学宝典,更带给我们许多生命的思考以及精神的鼓舞。当天色暗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又将挂着一盏盏明灯,蝉将唱起歌谣,美好的昆虫世界又将发生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