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读书心得集锦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读书心得1《人性的弱点》一书是由美国的“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在20世纪早期,当时的美国的现状是经济步入萧条,残酷战争使得人们严重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这种情况下卡耐基利用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
在书中他讲述许多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最终获得成功,这些真实故事激励并教育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卡耐基用他的艺术灵魂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明确了各自人生的奋斗方向。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影响深远,使很多人获益匪浅,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都受到这种教育思想的熏陶。读完这部作品后,我了解到该如何为人处事,领略到书中精髓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也告诉我更好地融入集体,让他人幸福,也是让自己幸福。
书中经典的几处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是“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而且经常说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会身处其中,就是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
卡耐基一语道破天机,赤裸裸地揭示着人的劣根性。人们总是喜欢在别人背后谈论他人的是非对错,却从不爱对比他人审视自己的过错。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当过错产生时我们考虑事情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因为缺少理解和宽容,过错得不到及时改进,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相反,若我们能够克服这一劣根性,双方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自身,理解并宽恕他人,效果必定会大不相同。
另一处“真诚地欣赏与赞美他人”也让我感触颇深。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赞美他人是一种美德。这条规律适用在工作中,教育我们学会真诚地关心并赞美身边的朋友、同事,才能赢得他人最大的信任。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内的提示与建议除了具备指导性外,还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概括讲就是:认清人性的弱点,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应对,处理事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这本书,也让我明白:这些提到的弱点,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了解他人身上的弱点,就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各个击破,发展顺利;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可以使自己扬长避短,凸显自己的优势。
这本书,读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须多读几遍,也适合反复读,用心读,只有这样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这本书就是一面镜子,帮助我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驾驭自己,最后要成为善于经营自己的人,在工作中让我坚定努力的方向,不断创造美好的人生!
学生读书心得2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踏至纷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
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说了我的读书的方法,在说说我读书的各种体会和收获。总结起来,应该是“三开”。
开心养气。我在读书之中,收获的开心,快乐分四个层次。一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
学生读书心得3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
……此处隐藏7511个字……"在无情的资本主义世界,冉阿让因为一块面包饱受19年的艰难牢狱之灾。最终等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却因为那一纸黄色的自由状处处遭人歧视,无形的枷锁让他寸步难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会遗弃的他,并给了他改过自新的力量。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主教的行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冉阿让灰蒙蒙的世界,为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子里,我们也应当相信会有阳光。
主教的感化让冉阿让犹获新生。他撕毁了假释令,开始新的人生。他一化名开办了工厂,摆脱了贫穷,甚至走上了政治舞台,从一名逃犯变成了受人敬仰的政治家慈善家。然而,有一个人却一向没有忘记他,那就是警长沙威,他作为黑暗时代的政治工具秉承着自我的正义,从未停止追寻冉阿让的下落。为了不是无辜之人受到牵连,冉阿让主动承认了自我的正式身份。但为了履行对一位母亲的承诺,他再次出逃。带着受到养父母虐待的珂赛特,他又一次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随着革命的帷幕逐渐拉开,城市中硝烟弥漫。不死心的沙威一路尾随,而当年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也长大了。感情的魔法让她开始对冉阿让心生嫌隙,冉阿让也曾企图阻止珂赛特与共和派青年交往。但在重要时刻,冉阿让却孤身一人前去救援。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冉阿让救了被抓住的沙威并放走了他。自认为公正,代表正义的沙威在亲历这一切后,羞愧跳河而死。冉阿让又救了女儿的心爱之人,并成全了这对有情人,选择独居到老。当珂赛特夫妇得知原先是冉阿让救了他们后,赶到冉阿让的宅子,而此时的冉阿让已苍老。他将自我此生的经历一一道来,最终离开人世。
悲惨的世界,却因为一群始终相信期望的人发生了改变。一昧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开创更完美的未来,才是正确地出路。脚踏荆棘,我们无所畏惧,放眼未来,我们昂首前进!
学生读书心得14故事开篇讲述了一个名为爱丽丝的女孩,在一次和姐姐读书时意外的走入了书中的世界。在那里,她经历了许多在现实中所没有的事。会说话的兔子,能变大变小的药丸,以及会动的扑克牌,而当她陷入危机后忽然惊醒时,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一个长长的梦……
合上书本,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我陷入了静静的沉思。小的时候看,觉得爱丽丝好幸福,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即便那是一个梦。人都有梦想,爱丽丝的梦已经圆了她的梦想了吗?当然,我们看这部书并不是单纯的思考她的梦想。开始时,爱丽丝刚刚掉入洞中,原本以为她会像一般的女孩子一样大哭大闹、没了主意,但是我想错了,她把自己坚强和乐观的一面呈现给了读者,让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懦弱胆怯的小女生。而后面在与扑克牌士兵和王后的交流中又显出了她的聪明和勇敢。爱丽丝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让我们看了她的故事后不由得去喜欢她,去因为她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心跳不止,去因为她的逃脱困境而喜上眉梢……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有自己的梦,也曾经沉醉在梦境中喜悦或哭泣。而更想进入书中去体会那超出一般的快感。曾经以为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梦中的仙境到底有多远?我真的能走到伸出手就可以触摸的地方吗?
想到这里,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经挂满星辰,低头看手中已经被自己握了很久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封面上的爱丽丝笑着和姐姐坐在红红的枫树下,枫叶红彤彤的洒满一地……不由得笑了,和爱丽丝一样的笑,她可以那样勇敢乐观,为什么我会不可以呢?梦境虽然遥远,虽然并不真实,可是心却是真的,只要有心,什么事会做不到呢?再次仰望天空,眼神不会迷茫。北方的北斗星将会随着季节而改变方向,而人生的方向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爱丽丝已经从梦中醒来,而我的梦想,则是刚刚开始……
学生读书心得15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呼啸山庄》这本书,那只能是“奇书”。这样一部如今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赞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作品,却在出版后被斥责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直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却早在出版一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继承了凯尔特人血统的艾米莉,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养成了外表沉郁、内心刚强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观意识,从这本书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身上可见一斑。在那个城市礼貌大行其道的时代,人类最真实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层风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确是个另类。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羁,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他曾说:“两个词就能够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听说了凯瑟琳的婚讯后,他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凯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开她的坟墓,只为了见她一面;他买通了教堂执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侧撬开,和凯瑟琳的坟墓相通。就是这样深深的爱才产生了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对自我的儿子冷酷无情,设计欺骗凯瑟琳的女儿,最终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都收入自我的囊中。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后,胜利的喜悦却未降临。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处走着,盼望凯瑟琳能够魂兮归来见他一面,最终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爱,原始而狂热,如暴风骤雨般浓烈。他的生命仿佛仅有两个部分:爱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爱,也曾残忍冷酷的报复亲人。这样一个人物,充满了希腊史诗般的杯具色彩,读来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种悲壮和苍凉。
反观凯瑟琳,她毫无疑问是深爱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爱埃德加,一个活在礼貌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说希斯克里夫“比我自我更像我自我”,“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尽管这样,她却在到画眉田庄的五个星期后,由一个山村的野丫头迅速的被同化成一个文静的淑女,并且爱上了年轻英俊的田庄继承人埃德加。她虽然也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时城市礼貌的光辉显然更吸引她。最终,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啸山庄,在临死前不顾一切的投入了希斯克利夫的怀抱。艾米莉经过这样一个悲凉的故事,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金钱至上思想的谴责。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这仿佛与我们传统想法中无私付出的感情不符。按照一贯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凯瑟琳嫁给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当微笑着祝她幸福,可他却完全相反,采取了一系列残酷的复仇。这样的命运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爱、却又得不到爱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际,又厌恶社会的丑恶,始终活在孤苦和绝望之中。但她同时也没有放弃过抗争,她为男主人公取名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长满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种在荒原上顽强生长的植物,那和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爱。正是在悲苦抗争、抗争不得的复杂心境下,艾米莉写出了《呼啸山庄》这本奇书。
即使此刻来看,这本书流露的阴郁和悲凉,仍然令人心惊。艾米莉沉郁的性格,给文学带来一个经典,却给自我带来孤苦的一生。在我看来,如果能够选择,艾米莉肯定愿意拥有欢乐的生活,而不是文学的成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性格杯具,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样乐观,也许她就不会英年早逝了。有一句诗这样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拥有了一双心灵的黑色眼睛,却没有为她自我寻找到人生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