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5-07-17 20:43:48
教师的读书心得

教师的读书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读书心得1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礼记·学记》、《学生第一》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一、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的读书心得2

作为现代音乐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 .还要更多地了解了当今的音乐课堂的流行趋势,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以前的时候,我们大肆的谈论素质教育,流行教师把教材当作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将教材进行重新地整合,有些老师不太理解,把备课看地越来越不重要。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备课的形式有许多种,我们该提倡有效地备课!

一、该不该写教案不是问题的所在,问题是怎样有效备课。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欣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 只有音乐你很熟悉了,你才会动情,教学才会“水到渠成”。

拿到音乐后,先自己很认真地唱一唱,别去搞设想呀,课件呀!只要的还是音乐要熟悉!

(三)、有选择地利用配套的音响资料。

二、从备课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歌曲定调。

2、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弹性的教学方案。

班级多,班级的水平不一样,要能临时调整。

3、根据课堂生成,临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 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1、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方式。

导入要有效

2、正确设计好“问题”。

问题是音乐课的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 音乐课堂问题教学的误区:

l 琐碎苍白的“浅问题”。

l 教师主宰的“假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一步步引学生进入圈套。 l 漠视差异的“偏问题”。多关注学生的差异,多关注后进生。 l 脱离目标的“空问题”。

四、问题的导向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

l 难易适中,激发兴趣——关注问题的“启发性”和“新颖性”。 l 面向全体,丝丝入扣——把握问题的“广泛性”和“层次性”。 l 围绕目标,因势利导——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l 注重多元,鼓励质疑——讲究问题的“探究性”和“多元性”。

五、 课后反思: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深刻,不进行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

六、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德。

2、学习愿望。

3、扎实的双基。

4、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艺术素质。

教师的读书心得3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资料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必须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 ……此处隐藏12382个字……问题,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相互之间应多交流和总结,交换相互之间的想法,互相指正,不断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此来改进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的互动形式是很有助的,当你自己感觉良好、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见解会使你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想进步是我貌同的追求!

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心”上课、以情动人。

为人师表,这是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老师,在各个方面都应体现出与教师这一神圣称谓相符的品质。我们只有在仪表、谈吐、举止、心理等各方面体现出作为教师的气质,才能折服我们的学生、赢得他们的尊重与尊敬。我们应以踏踏实实、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此外,我们应用“心”教学、用真情和爱心去教育、感染、爱护和启示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充分肯定和重视,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为开心、最为欣慰与幸福的事。

一个月,我们学会扶强而立,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要开始学着走路了,这当中我们可能会摔倒很多次。“摔”不可怕,关键是摔了以后要立刻站起来,继续往前行走。所以,在后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我们要充满自信,努力克服、改进、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小的细节,使我们的步伐越来越稳当。

教师的读书心得14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我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我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教师的读书心得15

参加工作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许多教学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习惯往往会限制人的思维,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久而久之,使人变得墨守成规。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习惯造成失误。这些年来,或多或少掌握了很多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但在教学实践的时候往往又回归于”习惯”暑假的时候在学校茶歇室借了一本做智慧的教师。书中介绍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很多理论我们都很熟悉,但细细品味给人一些新的启发。

《做智慧的教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教学实效的方法。一做新课程下的智慧型教师;二教学准备应关注的问题;三教学行为转变应关注的问题;四学习方式转变应关注的问题;五评价与资源开发应关注的问题。书中并没有笼统地介绍理论,而是细化了很多小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和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观点,同时链接了一些信息资源,使枯燥的问题变得生动。现结合感触最深的几处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感想一:要做就做智慧的教师

原以为智慧型的教师就是聪明的教师,善用教育的智慧启迪心灵。通过阅读,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智慧型教师,他们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自己的生命,并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怀着满腔的热情快乐地与学生交往,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智慧型的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在他们看来,教学就是艺术,教学就是创造;他们“贵在自塑、自律,执着地追求一种真正的教育生活”。这样的教师以自己崇高的理想,乐观的态度,丰富的阅历,进取的精神去影响学生,启迪学生,熏染学生、唤醒学生,教育因此便具有了灵性和生气,人类因此具有了活力和生命。

真正的大智慧不是小聪明。想想自己也曾经有过灵机一动、心血来潮的小机智,现在明白,这并不能称之为“智慧”,智慧来源于实践,源于自己不断的反思。智慧也是一种积淀,所以,自己离“智慧”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不会很遥远。

感想二:教学要做好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学更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记得以前和老教师聊天,问她们,“你们教材教了很多遍了,上课还用备课吗?”她们常常说,“教了很多遍了,书上内容都背下来了,书都不用看了”。是啊,过去的教材都是很久不变的,书上的东西早已熟记于心。可是如今,今非昔比了。经历了几次教育改革,教材也几番更新换代,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无法满足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说到准备,我想到了王淑艳老师。原来我只听说她带班很厉害,数学很权威,自从和她一个年组以来,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什么是优秀的教师。她教过很多毕业班了,可是说教材非常熟悉,可是他教四年级的课程,每天都做很多准备,书上的习题以及练习册的每道题她都会提前做一遍,在书上标好答案,有时还和我们探讨。我开始敬佩她,因为自愧不如。我决心做个有心人,细心学习,因为模范就在我的身边。

除了认真备课,还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三维目标并非形式,要真正地落到实处,就要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感想三:转变观念,才能改变方式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总为课堂纪律头疼,以为学生课堂说话、不倾听、乱插嘴等都是学生的一种恶习,屡教不改,与老师无关。现在想想,这些坏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纵容。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的前提是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关系;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良好课堂纪律形成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良好的课堂纪律形成要预防在先,因人而异。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了解学生不倾听的原因、学困生不学习的原因、不预习的原因,找到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转变一种教育方式,一定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才能助长智慧,要做就做智慧的教师!

《教师的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