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猫》观后感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猫》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猫》观后感1草壁先生的妻子住院后,为了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子,他决定到乡下去住。满载着行李的三轮机动车就在姐妹俩的欢笑声中驶向前方。新家是一间老旧的房子,但是却处处充满着惊喜。橡果子,灰尘精灵也让屋子变得神奇而又美丽。虽然被称为鬼屋,但草壁一家并不害怕。
勘太,一开始总觉得他并不和善,当他来送礼时,战战兢兢的走入,放下东西便转身就跑,离别时还不忘说一句“你们家是大鬼屋”。但渐渐的也开始对小月有好感。上课时的他盯着小月看被老师用书敲头,放学时看到小月没带伞,便将自己的伞给小月,当接到电报时也匆匆的赶去交给小月,小梅迷路时,也踏着自行车寻找小梅。或许他不善于交友,却又总是在背后默默帮助着小月。
小月,一个小学4年级的女孩,但幼中却有几分成熟,性格活泼又不乏内在的刚强。她是孝顺、懂事的,因母亲长期住院而在家中承担了家庭职责,打理家务、照顾妹妹、为全家做早饭,也会在下雨的夜晚去车站为爸爸送伞。她还会将生活中的乐趣和发现写信向妈妈汇报,来慰藉在医院里寂寞的妈妈。
小梅,一个可爱的妹妹,她总喜欢跟在姐姐的后面一直喊“姐姐,等等我”,也喜欢和姐姐一起玩耍。在她心里也总是时时牵挂着妈妈,她希望妈妈的病能快点好起来,也希望能将她亲手摘的玉米给妈妈。她也是个淘气和固执的妹妹,当爸爸与姐姐都不在家时,就又吵又闹,无奈之下的婆婆只好把她送到学校。当得知妈妈因为病情加重不能如约回来时,她又开始发脾气。看到婆婆安慰姐姐时,心生醋意,便一个人去找妈妈。
小月的爸爸,并不像其他爸爸一样威严高大,他了解孩子的心,当刮大风时,小月和小梅害怕爸爸便说“我们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东西都会跑光光”。当小梅说看到龙猫时,他告诉小梅,龙猫是大树的主人不是随时都能见到,还带她们一起去感谢大龙猫。他总是能在生活中带给姐妹俩快乐。
细雨如绵的夏天,在夜晚的公交站前,憨态可掬的龙猫则像一个神秘精灵一样若影若现与她并肩而站,陪伴着她们度过那漫长的等待。种下种子每天急切等候种子发芽的小梅每天都抱怨着“还没发芽,还没发芽”,它带着小龙猫一起跳舞,让小梅期待已久的橡果发芽,带着姐妹俩坐着陀螺飞翔在夜空……妹妹走失却寻不得的小月来向龙猫求助时,龙猫巴士带着她找到了妹妹,并一起去探望妈妈。
童年的我们也许就像小月和小梅在雨夜中的苦苦等候,也许就像小梅一样急切的等待种子发芽,也许就像妹妹走失寻而不得时小月失落与无助。龙猫总是在无形直接默默帮助着她们,给予陪伴和帮助,让她们不在孤独和迷茫。龙猫那个童年的守护者。
愿人人心中都有个龙猫,童年就永远不会消失,而爱是最美的拥有。也许许多人会想,龙猫是童年的守护者,其实不然,他是死神。
呆萌可爱的龙猫在日本的传说中其实是三十多位山神之一,是冥界使者,是死神的象征,只有幼儿以及马上就要死的人或是死期将近的人才能看见龙猫。龙猫巴士其实是带走人的灵魂的工具,龙猫巴士上的字“塚森”,实际是“坟墓”的意思。
据说《龙猫》的故事,源自昭和60年代一起发生在日本所泽的峡山虐杀事件,一个小妹妹出去找妈妈结果失踪了,数日后发现被碎尸林中,后来出去寻找妹妹的姐姐也失踪了。而在龙猫这部动漫中,因为妈妈生病在乡下静养,姐妹俩便跟随爸爸到乡下居住,并看望妈妈,姐姐叫皋月,在日文中是5月的意思,妹妹叫梅,和英文的五月May发音相近,而这个峡山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好是5月。
故事中母亲入住的七国山医院的原型就是真实存在的八国山医院,而这个医院主要是收容晚期病患和精神病患者的。
本来姐妹俩的妈妈要在星期六回家来,小梅想把自己摘的玉米送给妈妈,当姐姐告诉她,爸爸说妈妈的病情恶化了,这个周末不会回来了,小梅大哭并和姐姐发生了不愉快,后来小梅就抱着玉米跑去找在七国山医院的妈妈,奶奶和小月发现小梅不见了就去找,好朋友勘太也将小梅失踪的事告诉了他的爸爸,发动全村人去找小梅。后来勘太告诉小月,有人在神池发现了一个小孩的凉鞋,小月就去了神池,村子里的人都在神池打捞,奶奶也在池边祈祷。奶奶将鞋子给小月看,小月说,那个鞋子不是小梅的。其实那只鞋子就是小梅的,只是姐姐不敢相信那个事实,所以说不是小梅的。而那个时候小梅就已经淹死在神池里面了。
然后小月就去找了龙猫,求龙猫帮忙找小梅,龙猫召唤出了龙猫巴士带着小月去找小梅。龙猫巴士出现的时候,在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并没有看见它,接着小月说了这样一句话“难道大家都看不到它吗?”所以说明这个时候小月或许已经死了,所以能看见龙猫和龙猫巴士,而那些村民看不见。
龙猫巴士载着小月找到了小梅,她们又一起去了七国山医院,将那颗玉米送给了妈妈。她们的妈妈说“我好像看见小月跟小梅坐在那棵松树上,对我们笑”,但是她们的爸爸却说“搞不好真的是她们哦”,说明爸爸没有看见她们,因为妈妈重病,是将死之人,所以可以看见,这也再次说明了龙猫是死神的象征。
《龙猫》观后感2如果有一天你也去了一个大森林里,那天也正巧下了雨,你也带了伞。或许在你等公交的时候,一只大大的龙猫就会出现在你旁边哦。
今天要说的这个电影是日本著名动漫导演宫崎骏所制作的电影《龙猫》。光是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很可爱,或许它是毛茸茸肉肉的。感觉这个电影很有治愈的感觉,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寻找出了最童真美好的心灵。下面就来看看这个奇妙有趣的故事吧。
故事的两个小主人公小梅和小月,她们的母亲生了病,于是爸爸就带着她们搬了家,来到一个乡下的小村子里。经过了一路的颠簸,看到了很美的乡村风景,热情的跟他们的邻居打招呼介绍自己。
小梅小月激动的来到了房子前,却感觉这个房子很破旧,还说它是一个鬼屋,多可爱的姐妹俩。小梅大声的对着房子说好破呀,大大的嘴巴是她最萌的点啦。小月发现了一棵巨大无比的树,爸爸告诉她是樟树,她想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樟树。姐妹俩还在新屋子里发现了很多橡果子,她们猜想可能她们家有松鼠。爸爸让她们去打开后门,她们小心的打开后门,在屋子里发现了满屋子的灰尘精灵,可把他们吓坏了。
姐妹俩跑到爸爸面前说看到的景象,爸爸笑着说一定是灰尘精灵,姐妹俩都睁着眼睛新奇的看着爸比。姐妹俩又去二楼把窗户打开,在去二楼的楼梯上她们还发现了一颗橡果子从高处滚下来。这颗小小的橡果子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哦。姐姐打开窗户的时候,小梅看到黑乎乎的怪物,她们告诉爸爸有怪东西,爸爸却说很棒,因为爸爸从小的梦想就是住在鬼屋里。小梅一下子用手拍到了灰尘精灵,着急匆匆的下楼,不得不说小梅的手法好准呀。小梅想让大家看看灰尘精灵,但灰尘精灵没有了,留下来的只剩下了一手的黑乎乎。隔壁婆婆看到了说是煤 ……此处隐藏6197个字……电影充满了温馨的亲情。小月与小梅之间的那种单纯深切的姐妹深情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看到这部电影总是回想起童年里总也甩不掉的远远跟在身后哭着跑的妹妹,记忆中没几次可以顺利摆脱她。这也许是作为家里老大的不幸——照顾弟弟妹妹。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童年是一个现实和童话交织在一起的美好时期,长大以后想起来,有时真的分不清哪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哪些只是自己的幻想,这话是我在看宫琦峻的《龙猫》时想到的。很久没有看动画片了,原因是我对现在的动画片感到失望:《四驱小子》和《数码宝贝》商业味太浓、《校园怪谈》太恐怖、《蜡笔小新》、《加菲猫》虽然生动,但那是给成人看的,和童话故事不搭界,让人看后找不到儿时梦想。我一度以为在动画片里,童话已经死了,直到看了这部《龙猫》。小月和妹妹小梅在妈妈住院期间跟随爸爸搬到乡下的新家,虽然这里的房屋都已经破旧,但却有清新如画的田园风光和高大得难以想像的樟树伴随着他们。一天,小梅在大樟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只小山一样肥肥的憨态可掬的龙猫,故事就此展开…如果你儿时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话,就算不爱看童话也该看看这部片子,我保证它不会让你失望,这部动画片有太多情节是你曾经过的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着弟弟妹妹在野地里疯跑、到小河沟捉小鱼和蝌蚪、在田里掰玉米、吃用井水冰过的黄瓜、骂得妹妹哇哇大哭后她还屁颠屁颠像小尾巴似的跟在你后面…甚至连下雨和躲雨的场景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宫琦大师一贯以充满人情味的画风和细腻的笔触著称动画界的,这部《龙猫》堪称其风格卓著的典范,在他亲手绘制的片子里,没有变形机器人,没有打败恶魔拯救地球的责任义务,没有在女孩摔倒后露出她的三角裤,只是简要平和地讲述了一个温馨浪漫故事,却告诉了人们什么叫真正意义的童话,就像山泉般清冽,让人沉醉,让人欣悦,欲罢不能。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故事中,大龙猫的出现从始至终都只有小月和小梅看到过,甚至在小梅拉爸爸来看龙猫时,不但龙猫,连树洞都不见了。龙猫真的有吗?还是仅仅是幻想和作梦?8岁的小月和5岁小梅坚信是有的,可她们长大以后还这样确定吗?最让我感慨的情节是小梅独自去探望住院的妈妈,却在途中迷路了,为了找她,心急如焚的小月坐上了大龙猫召来的有10条腿的龙猫公车,当猫车在田野间飞驰,从大人身边驶过时,大人们根本看不见它,只感到有一阵风掠过。是什么遮住了成年人的眼睛,让他们视而不见?现在的我们,眼睛还能看到童话吗?
《龙猫》观后感6不知为何,看完《龙猫》后特别想念鲁迅先生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找出书来重新翻看,忽然间就明白了自己的那份惦念由何而来。
先生在第一段这样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倘若小月小梅并非虚拟人物,倘若她们仍健在,算起来,应该也是耳顺之年了。站在今天回想儿时的生活,我想他们应该也会生出如鲁迅先生般的怀念吧。
而先生那段文字,加之后来提到的美女蛇的故事,读起来也确与小月小梅的童年生活莫名相像。所不同的是,似乎小月与小梅的际遇更加奇幻和天真,龙猫的善良与可爱,也更能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童真的渴望。
其实《龙猫》中并没有太过世俗的人物设定,那个乡村世界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着一些赤子状态。
邻居家的奶奶,善良而温和,小时候也曾见到过所谓的“灰尘精灵”。作为考古学老师的父亲,时时刻刻保护着孩子们的幻想和好奇,甚至同他们一起探索森林的秘密。母亲虽不在身边,却也处处能够感觉到她的温柔和宽厚。还有同龄的男孩小凯,有些羞涩,有些胆小,却也善良热心。
但是即便如此,无论是庞大而柔软的龙猫,还是带着诡异笑容的巨型猫咪班车,都唯有小梅和小月看得到,我想是源于小月和小梅真正的坦诚与无惧。
邻居奶奶与父母,虽也充满幻想,却更像是在以一种成人的懂事,刻意保护与刻意应和作为孩童的小月与小梅和纯真。小凯虽也是孩童,却胆小怯弱,把小月家当作鬼屋,战战兢兢。
相比之下,小月和小梅才是真正纯粹的赤诚。与世俗大人们的逃避与驱赶不同,她们尊重所有未知和想象,拥抱所有陌生和与新奇。
初到乡下,一间破屋也能成为她们的快乐来源。两人大叫着“好破哦”,实际却并不是抱怨或嫌弃,反而像是撒娇搞怪,带有些许调皮与调侃意味。甚至正是因为它“破”得像个鬼屋,才使姐妹俩充满探索的热情,从每一件小事中发现快乐。
写至这里,忽而又忆起了沈复的那篇《童趣》。童稚之时的他天马行空,故而能够以蚊为鹤,以烟为云,能够在土墙根下,花台小草中,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成人世界里令人讨厌的蚊虫、激不起心中任何波澜的杂草土块,在他的幻想中反而是另一个奇幻的世界,变成了千军万马,变成了飞禽走兽。
想想我们小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着不知道哪里来的旺盛精力,也总能从大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琐事里开拓出新世界。一堆积木能够玩一整天,一个小沙丘一盆水便能想象出沙滩与海洋,三两块砖头就是一间房,摘几片叶子捣碎了就当是饭菜。
甚至我们也像小月与小梅一样,曾交过一些奇怪的朋友,一颗扣子,一棵小树,甚至是一块石头。我们孤独时和它们“聊天”,难过时同她们诉说,甚至也曾幻想过有一天它们“活了过来”,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也曾想象过草丛后面还有一个奇妙的世界,好奇森林深处是否有精灵王国的存在,幻想下雨时是某位仙子在哭泣。从这个意义上讲,《龙猫》不过是一次我们童年心理的共鸣性再现。
而小梅和小月,其实是银幕之前的我们所怀念的那个日渐远去的自己。她们的奇遇和童真,还有那段充满葱郁树林、茂盛丛草、淙淙溪流、蛙鸣虫叫的乡间生活,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普及,也成为了一些人恒久怀念但不能重回的过去,另一些人憧憬但再也无法再拥有的未来。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点颇令我感慨,即小月和小梅的“大叫”。影片中,她们害怕时会以大叫来恐吓与驱赶“黑暗中的怪物”,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地在院子中奔跑呐喊,特别是与龙猫也是以张大嘴巴呐喊来交流。
“叫喊”是最简单也最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无法再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也还是要装出一副礼貌懂事的样子。所以,小月和小梅,其实也是成年后的我们对童年的我们的一次镜像回归。
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再想想现在的自己和周边的朋友,大多已丢失了当年的那份纯粹。儿时常有物外之趣,成年后却常困于世事人情。儿时思维简单而坦诚纯真,成年后却常多虑又工于算计。于是我想,也许成熟是一场病,唯有童真能治愈,所以我们才愿意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这样一部已经入市30年、故事背景距今60年、观看渠道也并不难找的电影,《龙猫》让我们和众多观众一起,得到了片刻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