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满分作文汇总八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分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满分作文 篇1纵观古今中外探索心灵世界的前人们,大家都走过这个阶段,许多后人也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在这条充满着神秘和未知的道路上。心灵的勇气,可以冲破无穷的迷雾,刺破重重的黑暗,越过凶猛的怪兽,到达彼岸。如同释迦,舍王位,抛弃妻子,甘于苦痛,求索真理;如同达摩,面壁九年,默默无闻;如同禅宗二祖慧可,自剁一臂,只为求真;如同耶稣,面对死亡,在十字架上以身传道;如同苏格拉底,明知必死,无所畏惧。
从阿苏亲身的经历而讲,结合前人的经验,首先最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心灵的勇气,无畏的勇气,“雄心万丈”,虽千万人吾往也的气概,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探寻到底的勇气。虽然前面一片未知、黑暗、充满着危险和迷惘,经历痛苦、挣扎、恐惧、分离、孤独、无依无靠、死亡,但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直抵那智慧的尽头,那心灵最深处的柔软,那个追寻的地方。
心灵的探索与成长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漫漫长路上,有时只有我们自己孑然一身,发现着前人的脚步和痕迹,不断的深入,时而欣喜,时而痛苦不堪,时而号啕大哭,时而欢欣雀跃,时而慈悲满怀,时而冷酷无情,体会着道、地道、人道和万事万物之道,每走到一处,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曾到过这里,在这里没有人能替代你,没有人能指导你,只有你一个人,默默的前行,开启着远古的宝藏,属于你,属于人,属于世界与宇宙的宝藏,深深地埋藏在你心深处的宝藏。
这些宝藏是如此之多,散落在心灵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一处都有一条巨龙(怪物)守护着,你需要和它搏斗、抗争,越过它的威胁和限制,直达宝藏的深处,探得属于你的智慧之珠,这个结果,也许老师能够告诉你,但是无法替代你去实现,只有你自己才能,只有亲手摘下的智慧之果,()亲口品尝的智慧之泉,才真正属于你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智慧,如同浮云,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虽然面对着无穷的未知,却包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收获,你有勇气去探索吗?你准备好了吗?在恐惧的颤抖中前行,你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做好了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当我还是一个少年时,我面对我庞大的内心世界呐喊:我来了!我打破自我的限制、家庭的限制、社会的限制、人性的限制,义无反顾地冲入了无边的黑暗,面临和经历着刀山火海,油锅滚鼎,微笑地面对着粉身碎骨,在生死中轮回好多次,虽然一无所知,秉着无畏的勇气,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到达凤凰涅盘。回首来时路,发现所有的准备都不重要,只有那单纯的勇气,才是心灵旅行的必备品。
勇气,如同我们孩时的赤子之心,面对着所有的未知,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一点点的认知我们的世界;像孩子学习,那单纯的勇气,心里涌起无限的温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勇气为翼,鼓起无限风雷,翱翔在宇宙万物之间,停留在每个智慧的枝头,温柔地看着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轻轻的回归世界,一无所得,看山看水,修心听命,平凡度日,本分为人,本分做事。
满分作文 篇2哲学,一个令人心动的名词。但今日作为一门学科,却无疑从范畴上将之打入了冷宫。它,竟然不亚于教条主义。或许应该说任何既定的理论都可能成为教条,只是一种表现态问题而已,一切也都是心的把握。心的把握,是思维的;作为人,面对一个客观的世界。作为一个极大的包容,哲学,应该森罗万象,包罗万有,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只要是思维所及,都要纳入思辨。
当我翻开某本《哲学史》共二十二面的导读,我失声绝倒,作者的能耐在我看来堪配幽默大师,只是他们开的是高级的逻辑玩笑。奉行什么第一性、第二性,相互倾轧、排挤,大有你死我活的气派。天地万物,不论物质的、意识的,无论是科学常识还是宗教教义,存在不一定是真理,但必然都是矛盾循环相兼的,简单地说,就是对错利弊都有,还是表现态问题。若你从来不愿去深入地接触,就不可能理解其中的得失。唯心、唯物的立论太浅,应该从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化的常识作为基础来推导。以我的理论,惟有这样,才能适应每个人心理的模糊而随适,达到可然,因而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我是一个理科生,而且是一个没有认真看过哲学书,甚至几乎三年不知书味的人。品味人生的自许,恬淡无为的性情。不慕名利,所以本不愿哗众取宠,但若真要做,又不腆于作绝。我向来强调的:学者之路,盲目地沿着前人的步伐,你永远也别想革命。所以我并不以书蠹为喜,沉浸十年冥想的海洋中,任何存在可以为你架桥开路,这才是我所认为的博大。我所做的,只是想,以一套可以兼顾所有的方法论作为标准,构建一个屹立不倒的框架,使得思维所能涉及的领域,都能在其中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再营造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使得这些领域,都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省得自己的不是,所以先想批评自己一下。从圆型模型的理论上看,读书太少是目前的致命伤,何况与前人偶合的地方肯定不少,明显的错误也会有些;二来自己并不热衷事业,若非偶然认识一个老师,也不会有些出于人情地勉强写写,恐怕很有惰性;因为并未费太多时间,完成的仅是方法论,主体部分刚刚起笔,所以别说补充,连修改都不曾,乱则难免,不详不尽更是有碍深入理解……
但还是看看我理想的计划吧:第一阶段,不看任何前人的著作,以免受其影响而局限了自己的思维,以自己冥想所得写完初稿,补充、整理,可得二十万字;第二阶段,阅遍所有前人的著作,以完成的理念重新规整自己,再解析这些著作,作严格的取舍,取则深化解说,舍则说明成因,可得八十万字,且我的方法论见长于发现问题,至少能得几百个新的论点;第三阶段,毕竟一人之力有限,希望能发动所有层面的人参与,任务是补遗,回答各种问题,对比各种异同,解释实例,以达到最大充分的完善。
最后,我想说,那只是理想的说法,虽然规范一个时代的思想并非没有兴趣,但好累,活着也好累,如果可以选择,自己的初衷总是平淡等死就罢了。光阴对我而言,大概也是只用来浪费的吧。不惜出卖自己,背负一个沉重的罪过,是想多交些沉寂、自负乃甚至有兴趣交友的人,自然,更希望有平和的知己,共赏人生雅趣。另一个因由,多少内心总是不甘的,只是人毕竟活在现实中,人总是为了生存而典卖自己,如若自己安心于此,就得主动创造环境。
满分作文 篇3把我的梦深深的的隐藏,
在远方的路,
在海的尽头,
向前,你能眺望她。
如梦如幻,
有一天就那么的丢失了,
在我的手里,
你看,已经不在了。
后来踏上寻梦的旅途,
向阳的花,绽放的蕾,
……此处隐藏877个字……已。——题记
我的童年时代几乎是在姥爷家中度过的,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翻阅姥爷那些封面已经泛黄的书籍,即使姥爷看到了也总是习惯性地朝我微笑一下,然后不留声响的就转身离开。
梦想的萌芽总是在无声的关爱和呵护中茁壮成长和升华。我庆幸自己小时候的一段寄住经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心里开始埋藏着一个梦,并开始为之追寻!
触碰梦想的圆周,又一次让自己陷入了沉思,似乎觉得梦想渐行渐远,想再次触碰,可是又摆脱不了那可恶的离心率,只能望而兴叹!
有人说,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不会总是想着去依附别人,除了物质的,我想更重要的恐怕是精神层面的强大。
生活中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驻足欣赏,可问题是有些人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或者说淡化了去探寻美景的深层次方面的东西,只停留在眼界,视觉之观,心门不开,所以景色也就还是景色,入眼不入脑。多看一物,少思一悟。当然,也不能一言以蔽之,毕竟观景者的出发点不同,自身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有人说,人生自在方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明朝田汝成在其所著《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印章谜云”中写道:“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当然,这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在里面,究其意还是强调意识心态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表现和出彩而刻意去过多的粉饰自己,方圆之道,皆在一念之间。
十年和意众亲茫,今思量,心和则变,变则家和。无有触法不得解家务之事,亲者自亲,心念与家,意和与亲,家和而亲心志,万事皆可成!一念之变,大道知行,方圆之觉,佩之礼悟!
本无受想行识心,然尘世凡心难偈;无奈之旅,必有不料之景。观自在众生,亲者,痛而悲,困而愁,福而乐;皆是因缘合时,不以离念身心处法,随之。闻经,静心轻身;习书,览古阅今。不妄求,不菲薄,心无挂碍故。是可谓:想得多了,虚空溢眼,无意识的放大,结局只会是无奈的哀叹。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方梦圆,最富者,富有宇宙四海;最贵者,贵有自知之明。其他都不算什么。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尔时,我顿想到,梦想的圆周,触碰就在举手投足和方圆之间。
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忘记那个诞生美好梦想的地方,只是因为成长中,我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态度逐渐偏离了它的圆周。只是现在,我又再次触碰了而已。
上善若水任方圆,人生自在亦方圆!
满分作文 篇7盛夏的湘江边多了一丝凉意。
每年的八九月,是芙蓉花开放的季节。爸妈总会带着我回老家看望年迈的奶奶。
奶奶家就住在湘江边上,闲暇中,奶奶喜欢在小院里侍弄些花草,尤其喜欢芙蓉。一树树小花,开满枝桠。秋风习来,散发出淡淡香气。
就在这悠闲的下午,奶奶会搬张小凳坐在小院里赏花看书。
有一次,我看到奶奶一个人坐在小凳上看书。本想着从背后来个"突然袭击”,可刚准备从背后蒙住她的眼,却被她识破了,我们相视一笑。
那一刻,我记住了奶奶慈祥的笑容。
奶奶告诉我,唐朝时,就有人夸赞芙蓉“秋风万里芙蓉国”。所以,湖南有了”芙蓉国”的雅称。奶奶从小就喜欢芙蓉花,更喜欢闻芙蓉的花香。她常常自豪地说,别看我这小院不大,可我这品种可是最好的。
”这种叫’三醉芙蓉’”,说着,她便用手指着眼前的这株,“早上刚开时,花的颜色是洁白的,中午时分,它又渐渐变成粉色,到傍晚,快凋谢时,就会变成了深红色。
这么珍贵的品种,养好它一定也很难!
听爸爸说,这棵奶奶最骄傲的"三醉芙蓉",有一年差点儿死了,她问了好多花匠,想了好多办法,光买书就买了一大箱。本以为真的挨不过那个冬天,可没想到第二年的春天,那树又长出了新芽。而且越长越壮,一片生机。我想,这也许是奶奶如此宝贝这棵树的另一个原因吧。
那一刻,我记住了奶奶那份对生活的热爱。
奶奶年纪大了。父母几次三番说把她接到深圳来一起住。可奶奶总是笑着摇头,说她可舍不得我那"三醉芙蓉"。深圳人连走路都像赛跑,哪比得上我这在园里赏花来的悠闲?
是啊,快速的生活节奏,有时让我们无暇顾及生活中放慢脚步后的轻松惬意。而奶奶在她的那片天地中,过得是多么自在!
风记住了花香,我记住了奶奶教给我的点点滴滴,那份对生活的热爱。
我放慢了脚步,轻嗅鼻间的那一抹芳香。
奶奶,我想你了!
满分作文 篇8何为非主流呢?先从主流说起吧.在摩登的时代,很大一部分人追风跟潮,成为一种主流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被称为主流。而当时有一小部分年轻人不愿盲目追风,他们在主流文化中融入歌特Psak**等元素,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称为庞克,他们都是来美国上流社会的子女,他们非常疯狂,叛逆,刺激,迷茫的,他们砸哈雷摩托,烧劳斯莱斯,视金钱如粪土,行为怪异,是当时社会所排斥的。
世界是多元化的,文化是流动的,这种文化最先流入亚洲国家的是日本,被称为日系庞克,大和民族的文化是保守的,虽然美式庞克传入日本叛逆青少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回应,但西方开放,狂野的思想难以同化大和文化,所以日系庞克相对来真正的美式庞克系要钱很少的,加之日本民族长时间对本国人思想的压制,很多日本人心理压力极大,甚至变态,自残,颓废.....致使真正的美式庞克文化被扭曲。
鉴于我国的国情,玩美式庞克大多数家庭根本承担不起,而日系庞克相对于美式庞克消费很少,确切点是少得可怜。所以日系庞克很快被中国青少年接受。
我说到这里问题也就出现了,流入中国的庞克文化是日系庞克,被我国新一代的青少年称之为非主流,(所以非主流只是我国的叫法。)他们为显示自己个性,穿着各异,行为奇怪,言谈难以理解,文字方面表达通常为火星文,照他们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很酷,很拽,很颓废等等,的确很符合庞克的特点,但与日系庞克和美式庞克有很大区别,日系庞克和美式庞克的追随者多是终日无所事事者,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而中国的非主流们却多为上学者,家境并不富裕,包括中产阶级,庞克主义是建立在物质方便非常充足的环境,而中国的非主流们家庭多半没那么富裕,某些人会说我家很有钱,我只能告诉你没看过欧美的庞克追随者,就不要自夸了。而且最本质的是真正的庞克人骨子里都透着颓废,抑郁,不屑的气息,不是你能效仿出来的,他们思想较常人深刻,能够摆脱传统的观念跳跃式地思考,独立的思维模式强.但思考问题很颓废。他们分不清虚幻与现实,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虚幻的。这才是真正的庞克人。
我想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非主流的意思了吧,非主流现在已经被泛滥化,扭曲化,腐烂化,不是正意义上的非主流,我不愿再看到现在中国的新一代被这种文化所腐蚀,刻意去模仿是会让人感觉恶心的,想显示自己不用这样埋汰自己,这些图片和颜色,让我想起了动乱年代,那些要翻身的农民伯伯在公社门口贴的那些惨案受害者的大字报... 请不要那么做作,其实还原它们的本色!才是你们自己!